廉政教育

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 | 敢于斗爭

作者:
時間:2023-01-16
點擊量:368次
分享到:
63.2K

1927年,正當大革命如火如荼時,國民黨反動派卻背叛革命、背叛人民,向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舉起了血腥屠刀。在一年時間里,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,至1927年11月,黨員數量由大革命高潮時期的近6萬人,急劇減少至1萬余人。

暗礁遍布、惡浪滔天,命懸一線,兩個根本性問題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:要不要堅持革命?如何堅持革命?

1927年8月1日,南昌城頭一聲槍響,拉開了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,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、斗爭到底的堅強決心。8月7日,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,即八七會議。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,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總方針,并提出了“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”重要論斷。八七會議后,黨連續領導了秋收起義、廣州起義以及其他許多地區的武裝起義,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。

1945年,毛澤東在七大報告中這樣回憶那段經歷:“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并沒有被嚇倒,被征服,被殺絕。他們從地下爬起來,揩干凈身上的血跡,掩埋好同伴的尸首,他們又繼續戰斗了?!?/p>

在內憂外患中誕生,在磨難挫折中成長,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,不怕犧牲、敢于斗爭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。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,不是天上掉下來的,不是別人恩賜的,而是通過不斷斗爭取得的。

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,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戰、百折不撓,歷經大革命、土地革命戰爭、抗日戰爭、解放戰爭,推翻了“三座大山”,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成就。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,黨領導人民戰勝政治、經濟、軍事等方面一系列嚴峻挑戰,使新中國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國際環境中站穩了腳跟,并領導人民在“一張白紙”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,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,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。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,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,黨毫不動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,堅決排除各種干擾,從容應對關系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一系列風險考驗,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,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、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,推進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。

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,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告誡全黨要發揚斗爭精神,增強斗爭本領,敢于斗爭、善于斗爭,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絕不是輕輕松松、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。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人民自信自強、守正創新,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,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,有力應對了一系列重大挑戰,抵御了一系列重大風險,克服了一系列重大阻力,化解了一系列重大矛盾,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,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。

一部百年黨史,就是一部黨同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不懈斗爭的歷史。我們黨敢于直面一切考驗和挑戰,善于克服一切艱難險阻,“不怕犧牲、英勇斗爭”已深深融入偉大建黨精神,成為黨團結帶領人民破浪前行的重要精神支撐。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《決議》,將“堅持敢于斗爭”總結為一條重要歷史經驗,揭示了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的基因密碼。

我們黨依靠斗爭走到今天,也必然要依靠斗爭贏得未來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,習近平總書記鄭重要求全黨同志做到“三個務必”,其中一條就是“務必敢于斗爭、善于斗爭”。當前,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,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,世界和平與發展面臨嚴峻挑戰,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不少深層次矛盾躲不開、繞不過,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隨時可能升級。面對新征程上的新挑戰新考驗,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,增強憂患意識,發揚斗爭精神,增強斗爭本領,隨時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,依靠頑強斗爭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。


版權所有:中國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  京ICP備:05080424號  備案圖標.png 京公網安備:11010802040622號  技術支持:北京信諾誠

企業郵箱

曰本女人牲交免费视_免费男女牲交全过程播放_国内精品日本和韩国免费不卡_中日无码av中文